你是否听说过 MySQL 复制,但还不确定为什么你应该关注它?
对于任何工作负载来说,拥有多个服务器通常被认为是最佳实践。毕竟,将工作负载分散到多个服务器可以帮助平衡应用程序的性能。然而,当涉及到数据库时,其好处可能并不像表面那么明确。
在本文中,你将了解五种实施 MySQL 复制的现实案例。


什么是 MySQL 复制?

在讨论其应用场景之前,我们先简要说明一下 MySQL 复制是什么。
MySQL 复制是一种用于保持多个 MySQL 服务器同步的过程。当你首次搭建 MySQL 环境时,通常是一台单独的服务器运行你的数据库。扩展数据库环境的一种方法是配置额外的服务器,这些服务器包含你的数据库副本(即“复制体”),并与主 MySQL 服务器(即“源”)保持一致。
当数据在主服务器上被更新、写入或删除时,这些更改也会被派发到复制体中。
如下图所示:一个包含单个 MySQL 源服务器和三个复制体的架构。


MySQL 复制的应用场景

现在我们已经定义了数据库复制的概念,接下来看看它的使用时机。以下是一些常见场景,通过使用数据库复制可以改善性能:**只读连接、备份、分析工作负载、高可用性、以及计划中的升级**。


只读连接

尽管一个 MySQL 集群可以包含多个活动数据库服务器,但复制通常配置为活动/被动架构。
在此设置中,”活动”服务器是默认接收所有请求的服务器,”被动”服务器是包含数据库的只读副本。这些只读复制体无法对数据进行修改,但你仍然可以连接到它们以读取数据。
许多应用程序的读取操作频率远高于写入操作。在这些应用中,设置只读连接可以帮助平衡多个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负载,从而提升整体性能。需要注意的是,复制可能存在一定的延迟,因此如果你的应用要求数据在写入后立即可用,需谨慎考虑这一点。


备份

备份数据库至关重要,绝不能掉以轻心。
如果某些事情发生,导致数据被损坏或意外更改,那么备份的质量可能是你的应用短时间宕机或整个业务面临崩溃的区别所在。尽管备份如此重要,但它也会给数据库服务器带来巨大负载。由于复制体通常包含数据库的副本,你可以配置备份系统,从一个复制体中生成数据库快照。
这种方法有助于减少整体数据库架构的负载,从而减轻用户在数据库备份期间所可能经历的性能波动。


分析工作负载

在分析解决方案中,数据库中的数据通常在特定时间点被扫描并转移到一个数据仓库。
在此过程中,数据库的用户可能会注意到性能下降,因为数据正被解析并转移到数据仓库中。复制体是解决这一性能问题的绝佳方案。通过将你的分析解决方案配置为从复制体读取数据而不是读取主数据库服务器,应用用户就不会受到这一过程的影响。
这些(以及前面提到的用例)可以在一个复制体上执行,也可以在多个复制体上执行!


高可用性

除了只读工作负载之外,一个设计良好的复制环境可以帮助确保你的应用保持在线状态。
所有硬件都会有失败的一天,而你的数据库服务器也不例外。即使你有良好的备份,如果你的数据库异常宕机并需要几个小时来启动一个新的服务器并恢复数据,仍可能面临较长的停机时间。幸运的是,启用复制后,只需对复制体进行配置更改,就能将其提升为新的主服务器,并允许进行数据写入。
配合良好的负载均衡方案,你可以在几分钟内(而不是几个小时甚至几天)让数据库重新上线!


计划中的升级

随着 MySQL 的新版本发布,你的 IT 团队应该制订策略,确保服务器保持与最新版本一致。
在单服务器环境中,这通常需要维护窗口,将应用程序下线以进行数据库升级。如果你已设置复制,实际上可以在复制体上测试和验证升级,从而减轻升级过程带来的烦恼。这还可以支持“滚动升级”的方式:复制体先升级,某个复制体被提升为主服务器,最后再更新原始源服务器。
通过这种方法,你可以对 MySQL 环境进行重大升级,并且实现几乎零停机。



什么是 MySQL 复制以及何时应该使用它插图

关注公众号:程序新视界,一个让你软实力、硬技术同步提升的平台

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程序新视界原创文章,转载必须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ww.choupangxia.com/2025/09/13/mysql-replication/